

汛期來臨,如何防范滑坡、泥石流等地質災害,提前做出預警預報?
6月1日,西安市國土資源局與長安大學在戶縣開展了黃土斜坡人工降雨實驗,實驗結果將為準確預警地質災害提供依據。
據了解,現有地質災害預警預報系統預警精度還不夠完善。雖然在2009年汛期時,根據滑坡、崩塌災害誘發的降雨時長、降雨量信息,計算出藍田局部、臨潼局部有發生災害的危險,立即撤離了受威脅的群眾。但大多數情況下只能根據歷史經驗進行判斷,是降雨后24小時發出預警,還是72小時發出,無法精確預報防災時段。
為此,在地質災害預警預報系統升級建設中,西安市國土資源局與長安大學聯合進行了這次黃土斜坡人工降雨實驗,力圖解決災害預警準確率的問題。該實驗在戶縣蔣村鎮牛角溝村后的一段黃土坡上進行,將持續15天左右。在一個面積約60平方米的試驗棚,棚頂上掛設了數十個噴頭,土體表層擺放了4個表面位移傳感器,在5米深處埋設了多個測斜儀,插設了63個帶激光反射貼的小標桿用于定位測量。試驗將模擬連陰雨的氣象狀態,讓噴頭間斷淋水,使坡體充分吸水。通過表面位移位感器和測斜儀,能夠讀出坡體在吸收雨水之后表面和內部是否發生滑動,就能精確記錄引發山體滑坡的雨量值。根據試驗測算的數據,能夠清晰地顯示,多少降雨量時,山體會有輕微滑動、會出現大面積滑坡。
西安市國土資源部門透露,今后只要根據氣象臺的天氣預報,國土資源部門就能準確預報出地質災害的發生,這將極大提高地質災害預警的準確率,為保護人民群眾生命安全、減少地質災害損失提供依據。
據西安市國土資源局地質環境監測站統計,全市地質災害易發區面積為6498.78平方千米,占全市國土總面積的65%。災害類型以滑坡、崩塌、泥石流等突發性災害為主。通過對全市1953年以來的災害事件和氣象資料分析,監測人員發現,西安地區有詳細紀錄的344起地質災害中,有299起都與降雨有關?;诖?,地質災害預警預報系統建立了西安地區地質災害事件與降雨基本參數數據庫,對全市地質災害易發區進行了預警區劃。
掃二維碼用手機看
瀏覽手機版網站
聯系我們
地 址:山西省晉中市祁縣東觀工業園區
傳 真:0354-5327059
Email:dygsqgb@163.com